房產(chǎn)政策或改變風向
黃越滔:購房投資不太可能成為明星長期的投資方式,據(jù)說現(xiàn)在限購令的出臺和未來房產(chǎn)稅的實施讓許多投資者都望而卻步。不過,大部分現(xiàn)役運動員的收入基本來自訓練津貼和比賽獎金,他們購房也僅僅是第一套,如果自住的話一套房就能滿足了,這些政策對他們沒有太大影響。
楊敏:限購令已經(jīng)在中國14個城市出臺,每個城市不一樣,確實給在大城市買房投資的明星帶來一些阻礙,大部分城市都是從限購令出臺后開始,限制每個家庭只能新購買一套房子。而深圳更加特別,每個家庭總共只能擁有兩套房子。不過,房產(chǎn)稅目前還沒有出臺。
李斌:國務院已經(jīng)明確提出要積極推動房產(chǎn)稅的出臺,這個肯定會有的,但具體時間并不確定,有傳言說是明年。這個房產(chǎn)稅是持有型稅種,只要擁有額外的房子就需要交稅,目前最大的可能性是擁有第三套房就要開始交稅,至于交多少是根據(jù)出臺的稅率來計算,有人分析是3%~4%,也有人分析可能達到10%,這就意味著如果擁有額外的房子,每年都要交一筆錢。
楊敏:我所認識的體育明星中有多達5套房子的,限購令可能讓他們現(xiàn)在不能再購買新房子,而房產(chǎn)稅我覺得影響可能不大,畢竟他們的投資是賺取財富,只要將房子賣掉套現(xiàn)就可以了。
李斌:這筆賬肯定不能這樣算的,限購令和房產(chǎn)稅都能讓房市冷卻,到時候他的房子賣多少錢才是合適的?如果出租的話,租多少錢才能抵消上交的稅費?而且誰能夠保證他的房子能夠賣出去和租出去?這段時間股市資金大量涌入,一個原因是因為有投資者看到房產(chǎn)無利可圖。即使是有利,也是長期的微薄的利潤,吃力不討好。
黃越滔:我就說為什么我周圍的運動員對于限購令和房產(chǎn)稅并不是很在意,他們大多購房僅僅是自己居住,而投資方面,他們更多的是考慮退役后找份工作,做做生意,或者是有點余錢放在銀行和股市上。
體育明星理財需改變觀念
李斌:在這種情況下,未來體育明星的投資方式會有很大的變動,至少房地產(chǎn)不會是首選了,股票和珠寶、生意項目都會是他們熱衷的投資方式。
楊敏:劉翔的父母就幫劉翔一次買入了2000萬元基金。不過姚明更厲害,他的身家已突破了7億美元。2006年,姚明參與投資了中國最大的付費音樂下載網(wǎng)站“巨鯨音樂網(wǎng)”。2007年,姚明與美國最大的私人連鎖健身機構加州健身合作,在中國開設了20多家高檔健身房。2009年,姚明用2000萬元收購上海男籃全部股權,同年,他以持有67.5萬股股份成為新上市的北京合眾思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大股東。這些可能給體育明星做了先鋒的表率。
李斌:只能說劉翔的2000萬元基金是個先鋒的表率,姚明的例子比較另類,他身后有著一支團隊在支撐和研究他的投資。中國的經(jīng)紀人制度并不完善,所以大部分體育明星的投資理財基本上都是自己或者交給家人打理。所以沒有多少人能夠達到姚明的投資高度。
黃越滔:在國外除了經(jīng)紀人外,也有專門的投資機構幫助體育明星理財。在國內同樣也有這樣的機構,但問題是體育明星對這種投資機構普遍不了解,同時中國人的傳統(tǒng)觀念使然,認為錢由自己或者家人操作會安全些,也就導致了中國體育明星缺乏投資理念。到目前為止,購房是個穩(wěn)定的投資方式,但未來政策改變之后,他們可能會找不到方向。
楊敏:我認識的一些冠軍運動員則是興趣和投資集合,他們購買名牌手表、名牌包包、黃金珠寶,這些都能保值。如果購房投資受到限制,那么這方面同樣可能是他們選擇的一個趨勢。
李斌:這些可能可以保值,但真正做到增值,倒是難度不小。
黃越滔:各樣的投資方式層出不窮,只是長期短期和利潤大小的區(qū)別,此前購房投資的利潤大,所以他們熱衷。以后這條路被堵上了,他們自然還能找到新的投資方式。關鍵是運動員在進行投資前應該知道自己的資本從何而來,并且更加努力地投入到競技項目,在投資獲利后也能夠回報社會。(本報記者 李斌 楊敏 黃越滔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