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北京朝陽區(qū)曙光西路幾棟平房占據(jù)馬路三年 中新社發(fā) 蘇丹 攝

每天,張長福夫妻倆站在院子里,看著外面的高樓,盼望著有朝一日能搬離這里。
從7月9日至13日,北京的雨連續(xù)不斷。
雖然打了很多次“補丁”,但只要一下雨,張長福家的房頂就會漏水。
“習慣了,頭上滴水就拿個盆接著。”張長福的妻子劉英說。
“以前房子沒修的時候,下大雨,水都漫到我膝蓋這么高了。”張長福向記者比劃著。
他們是北京“最牛釘子戶”。
走出張長福的平房陋室,外面是北京市朝陽區(qū)曙光西路,路上車來車往,川流不息……
誰都能看得出來,張長福的家成了這些車流必須避讓的“堡壘”——這個青灰色與白色水泥墻圈起來的院落約有400平方米,占據(jù)了大半個路面。乍一看,就像密閉式清潔站。墻里一片參差的磚瓦房,屋頂上長著些“倔強”的野草,一口接收電視信號的“鍋”架在屋頂。
正因為“戰(zhàn)略地位”如此重要,而且挺立了7年之久,甚至“被遺忘”,張氏夫婦才被人稱為京城“最牛釘子戶”。
與一些“釘子戶”“損傷”的是開發(fā)商的利益不同,張長福損傷的是公眾利益,因而,他必須面對公眾。
“憤怒不已”的司機們
今天早上8:30,記者在張長福家外面看到,一輛966路公共汽車艱難地斜橫在馬路的中間,雖然周圍的小轎車喇叭響個不停,但它還是花了將近15分鐘才拐過這個彎。而直到9點以后,這段路才漸漸開始通暢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