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,是中國經(jīng)濟的復雜之年。面對樓市暴漲,管理層不斷出政策加以限制。最終結(jié)果會如何?能否最大限度讓炒房客剎車?能否讓樓市在不影響經(jīng)濟的前提下降溫呢?二三線城市會否成為樓市避風港?本報記者各方探訪,找到了幾位投資者,且聽聽他們真實的想法。
溫州炒房者:
并不擔心,80%風險已規(guī)避
身在福州的溫州人應先生應該算得上資深炒房人了。
2002年的時候,他還是溫州的公務員。2003年他毅然辭職下海,專事炒房。在他的背后,有著一個龐大的炒房團,資金供應鏈每一環(huán)都緊緊相扣。在炒房上賺到超額利潤之后,應先生在福州成立了自己的公司,公司里有一個部門專門從事全國的房地產(chǎn)業(yè)研究。
當記者撥通電話時,應先生正在湖南考察一個房地產(chǎn)項目。“政策不斷出臺,我非常重視,但我并不擔心。我認為,我們已經(jīng)規(guī)避了80%的風險。”應先生對記者說。
“我們家族是有實業(yè)的,也比較有錢。所以2003年,我們就下手了。因為是第一次嘗試,我買得并不多。當時,在我和我家族的帶動下,到福州買房的有近300人。一個多月的時間,買了400多套房子。也是從那時開始,福州開始認識到溫州人的力量。”
“現(xiàn)在,我個人手頭的房子就有43套,主要分布在沿海大城市,其中39套住宅、4套商鋪。”應先生對記者說,“至于在我們家族手中的房產(chǎn)就很難統(tǒng)計了。去年3月份,我們家族來了一批人,我?guī)麄兊礁V葙I房子,一共買了470多套。當時我們的買入價是5800元/平方米左右,現(xiàn)在的房價已經(jīng)接近1萬元/平方米。”
應先生告訴記者,他們買的房子都有銀行貸款,而且都是按照最低比例給的首付。但在買房前,他們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有全面的評估。
“從2000年開始到現(xiàn)在,樓市都有調(diào)控政策。今年出臺的政策,也在我們預料之中。但是,我們認為樓市的走向是有周期的,在中國是4年左右。2007年是中國樓市的底谷,2010年下半年、2011年上半年也將是。所以,我們在買樓時,就要先權(quán)衡自己:是否能保證支付5年左右的銀行利息。這個很容易核算出來,我們會按照我們的承受能力買房。”
“我判斷,接下來有可能會加息。所以,我已經(jīng)提醒過身邊的朋友,在3月份的時候略微減倉。所以,我覺得,接下來我們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。”應對記者說。
針對記者是否繼續(xù)買房的問題。應先生回答說:“今年10月份之前,肯定是不會再買了。但是,我們?nèi)匀豢春弥袊鴺鞘?。將來我們也許會到內(nèi)地城市,去二三線城市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