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持人:
我們來看在網上曝光的這143套房源里面主要賣給了兩部分人,一個是內部銷售,也就是說他們舊城拆遷辦自己的人,他說機關人自己消化了。
王錫鋅:
內銷。
主持人:
這有40多套。
王錫鋅:
49套。
主持人:
然后還有94套是外部人士,網上說,外部人士幾乎都是溫州市政府,還有其他的,比如人大政協(xié)的,像這種情況,您怎么評價?
王錫鋅:
用他們的話來說,叫做相關聯(lián)系部門的這些工作人員,那么這些相關聯(lián)系部門我們看到,都是對所謂的城市改造、房屋開發(fā)很有影響力的一些人。
主持人:
千絲萬縷的聯(lián)系。
王錫鋅:
對,它是一個利益網絡,那么這里的外部其實我們看到也是一個內部,用大的內部來說,就是在政府官員的內部來消化了這140多套房源。
主持人:
官方解釋,就是這位國資處的處長,他做出來的解釋是什么呢?任何人都可以買,只要你打聽到這個房源存在,你就可以買,但問題是我們看到購房人怎么可能別人知道呢?首先,肯定是政府機關的人先知道,然后才可能是其他的人知道。
王錫鋅:
沒錯。
主持人:
而且他說,只不過我們政府機關的人得的信息比你們快點而已,您怎么看他這種說法?
王錫鋅:
首先是非常明顯的信息不對稱,而這種信息不對稱的結果其實是負責的官員有意控制了信息,比如說外部的人不知道信息,那么我們要問,相關的負責官員是否將信息通過有效的渠道對外部進行釋放,從目前來看沒有證據表明這么做。第二,如果沒有通過有效渠道來釋放信息,而內部的這些官員、相關聯(lián)系的工作部門的官員又如何獲知了這個信息呢?所以這個信息不是沒有投放,而是選擇性的定向投放。
主持人:
還有一個問題,人們都紛紛疑慮,既然這個房已經賣出去了,為什么要在今年1月7日的時候由溫州市舊城改建指揮部在向市政府寫一個文,要求使政府批呢?您覺得這是什么原因?而且把誰買的房,買多大的房,在哪買的房都逐一地列出來,這是什么考慮?
王錫鋅:
有兩個原因,第一個原因是原來的銷售在2004年到2005年這一段時間,所謂的以暫定價格來銷售明顯是違規(guī)違法的,因為我剛才說了,假定有多余的安置房,那么這種多余安置房的銷售必須要獲得房屋銷售的許可,第二必須要核定價格,這兩個溫州當時在銷售這批房源的時候都沒有辦,因此它是違規(guī)違法的。
第二,既然違規(guī)違法肯定是現(xiàn)在可能需要有一個補辦手續(xù)的補救,肯定是因為相關的信息被釋放、被透露出來了,必須要改變那種先上車后買票的情形了。
主持人:
今天我們演播室關注的是發(fā)生在溫州的官員購買安置房的事件,我們希望盡早的知道這件事情的全過程,同時我們也關心面對類似的事件,以后如何能避免它的發(fā)生,我們的節(jié)目稍候繼續(xù)。
主持人:
圍繞房地產領域已經成為繼交通之后另外一個讓人擔憂的事故多發(fā)區(qū),我們通過一個短片了解一下。
解說:
今年年初,上海浦東新區(qū)原副區(qū)長康慧軍腐敗案的審理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,這位長期掌握著土地交易大權的副區(qū)長被稱為“炒房區(qū)長”,截至案發(fā)時,他和妻兒名下的房產達14處之多。
據報道,2007年,上海市有關部門在住房普查中發(fā)現(xiàn)康慧軍申報的住房申報價格極低,這套房子也成了日后康慧軍腐敗案的重要突破口。
康慧軍是2004年被任命為浦東新區(qū)副區(qū)長,此前,他曾先后擔任上海市浦東新區(qū)經濟貿易局局長、上海陸家嘴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,主掌陸家嘴地區(qū)的土地交易數(shù)年,多年來他利用職務便利,多次為上海某房地產公司獲取土地使用權提供幫助,作為回報,2001年,康慧軍以1999年的優(yōu)惠價格,也就是人民幣8300元,從該公司購得了一套144平方米的房屋。在他擔任浦東副區(qū)長后,上海房價迅速攀升,他又看中了該房產公司的一套320多平方公里的精裝樣板房。但他向該公司吐露心意后,公司立即為他出臺了一套換房方案,將康慧軍此前140余平方米的舊房收回,再以1999年的價格,讓康補充面積差額,這樣一來,康輝軍以270余萬元的總價拿下了這套當時市價近一千萬元的豪華房產,樣板房所有家具和電器更是白送。
經過核查,康慧軍的購房價與市場價差額為489萬余元,這也是他被控受賄罪名最主要的資金構成。應該說,炒房區(qū)長一案僅僅是揭露了購房腐敗中的冰山一角。近年來出現(xiàn)的各種類似案例中,無不存在著市場和權力的勾結。
原上海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、寶山區(qū)區(qū)長秦裕所收682萬元匯款中包括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三處房產,都是通過以差換好,以小換大的方式獲得。近年來更有專家不斷呼吁取消經濟適用房,也是針對其中的腐敗,不過,日前從上海傳來的一則消息或許能讓我們看到些轉變的希望。據報道,一向由上海市紀委牽頭的官員購房情況專項申報活動正悄然進行,涉及人數(shù)超過兩千人。而此次申報就是指向過去數(shù)年在上海廣泛存在的官員低價購房現(xiàn)象。
主持人:
接下來我們聽一聽更多的評論和觀點,我們來連線全國人大代表、《上海經濟年鑒》的主編張兆安。
張先生,您好。
我們就說這個房地產領域已經成為事故的多發(fā)區(qū),有一個問題怎么能夠避免,或者說這種情況能不能避免,就是政府官員利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換好處?
張兆安(全國人大代表、《上海經濟年鑒》主編):
首先我們要來分析一下,就是如何會產生那種現(xiàn)象。我想從三個方面做一個組織分析: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