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想買二手房卻苦于沒有房子可選?”8月暑期天氣炙熱,一些買房人覺得“鬧房荒”的樓市透著古怪。記者調查發(fā)現,所謂的“房荒”,并非真的缺房源,只是買家很難找到低價房源。
而在房源信息的背后,也不乏經紀人通過高價房不外掛、長久賣不掉的房先下架的方法,人為制造著“房荒”。一個月沒挑著套便宜房“8月的 二手房市場怎么就沒房了呢?”
一提起看房的事兒,市民陸先生就一肚子煩悶和不解,“房荒”這個詞也是他主動提起的。在城北上班的陸先生,買房計劃成型于今年年初,不巧趕上了那一波的漲價潮,便又等待觀望了半年,從7月份開始正式選房??捶孔畛酰懴壬f他還挺有點被“眾星捧月”的感覺,看房的人特別少,經紀公司每天都不停向他推薦房源,小夫妻倆也很快相中了一套總價570萬元的掛牌兩居,可談2萬元。然而,因為業(yè)主要求的首付成數太多,且過戶之后不能立即騰房,這套房子最終沒拿下。
一個多月的看房經歷后,陸先生說他越來越看不懂 二手房市場,成交量低迷了數月,掛牌價不降就罷了,為何還有人漲價?既然價格漲了,房子為何還那么少?小區(qū)的實際成交真有這么夸張?
房源少背后的有意篩選
不過,記者也在瀏覽中介機構的網上房源時發(fā)現,在中介機構的列表中,北京不少小區(qū)顯示的在售房源數量確實很少,看房人通過瀏覽網站的確容易形成“房荒”的印象。比如,在鏈家網上,記者輸入“星河城”小區(qū),東區(qū)和西區(qū)兩個院子加在一起,在售房源只有17套。而作為東三環(huán)換手率較高的華威西里和潘家園東里兩個小區(qū),網站上的在售房源數也只有14套和21套。
“‘房荒’的背后,其實也是經紀人有意制造的一種緊張氣氛。”一位曾經在中介行業(yè)工作過的業(yè)內人士告訴記者,看房人能夠在網站上看到的房源都是經紀人錄入并對外開放的房源,是有意篩選的結果。“所以,為了吸引大家來看房,經紀人通常只掛出報價低的房源,報價高的房源常常都是不錄入的。”
記者則注意到,除了通過錄入的方法刻意篩選外,有些中介機構還會通過將長期未售房源集中下架停售的方式,短期造成房源量減少。隨后,再把下架房源以“新售”字樣重新掛出。
“房荒”其實是低價房少
買家覺得二手房市場在
“鬧房荒”,賣家卻覺得是愿意買房的人荒,到底誰的話是真?前天,記者以購房人的身份走訪了幾家中介門店。
記者先是咨詢了買家陸先生曾經中意的小區(qū),一聽說記者想看看南北通透的兩居戶型,經手該小區(qū)的經紀人立即向記者推薦了4套房源,有滿五唯一的,也有滿兩年不唯一的。經紀人給出的業(yè)主報價,和陸先生介紹的差不多,滿五唯一的,掛牌價基本都在620萬元,而砍價也基本被拒絕。“房子是隨時可以同業(yè)主約看,但價格恐怕沒有太多的議價空間,除非您能多付點首付。”經紀人如此說道。
“沒有便宜的房子,買家自然覺得房子荒;沒有便宜的價格,賣家自然也找不到出價的買方。”做了4年經紀人的小李總結,買賣雙方需求不對等永遠是造成交易無法進行的主因。
本文來源:城市早8點 |